电动公交车起火事件频发,都是电池惹的祸?

信息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年11月17日 11:36:24 浏览数量:0

*图片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
近年来,随着“双碳”工作的有序推进,公共交通领域也着手促进低碳化转型,并力求在2035年前实现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。

随着公交车电动化趋势的加快,纯电动公交车安全问题也成为时下广为关注的焦点。由于大部分事故发生的原因都与动力电池有关,所以每当纯电动公交车发生火灾时,电池都是首要“怀疑对象”。

但实际上引起电动汽车起火的原因有很多,不一定是电池惹的祸,那么引发纯电动公交车起火的原因有哪些?谁又是威胁行车安全的“罪魁祸首”?我们又该如何防止和应对纯电动公交车起火?接下来我们就围绕“电动公交车起火”问题进行逐一解析。

微信图片_20221117153107

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是引起纯电动公交车起火的源头。电池热失控,即保护电池稳定的热管理系统因设计缺陷等原因失灵,导致电池过热发生自燃。

引发电池热失控的因素分内部和外部因素。

内部因素主要是:电池生产缺陷导致内短路;电池使用不当,导致内部产生锂枝晶引发正负极短路。

外部因素主要是:挤压和针刺等外部因素导致锂离子电池发生短路;电池外部短路造成电池内部热量累积过快;外部温度过高导致SEI膜和正极材料等发生分解。

微信图片_20221117153133

动力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、负极材料、电解液、隔膜材料、电解质等材料构成,虽然其本质是氧化剂和可燃剂等化学物质,很容易发生起火事故,但这并不能说明动力电池是导致火灾的直接原因。据统计,历年电动车锂离子电池火灾事故中,68%由于内部或者外部短路造成,15%由于充放电造成,7%由于设备意外启动造成,10%为其他原因造成。

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赛道火热,造车新势力遍地开花,各路的资本跨界入局,动力电池质量参差不齐,因此动力电池产品缺陷成了导致纯电动公交车安全隐患的主因。质量把关不严,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概率就会增大。

除了动力电池本身的质量问题,公交企业对纯电动公交车的不当使用,也容易引发电池热失控,导致火灾事故。如电池过充过放、机械故障、恶劣环境、人为因素导致电线短路等。

微信图片_20221117135702

安全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底线,纯电动公交车安全问题已成为时下社会各界广为最关注的焦点。如何避免或减少纯电动公交车安全事故的发生,关键要做到两个字——“守”、“防”。

“守”,即行业守质量,政策守门槛,用车守规矩。

在行业端,比“卷订单”更重要的是“卷技术”!加大对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的研发,着力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,针对电池热失控的缺陷源头把好核心技术质量关,研制出更加安全的锂电池。

在政策端,相关部门需要完善动力电池产业的行业规范管理,提高门槛准入。制定明确的动力电池安全规范要求并严格执行,强化电池的生产及应用监管。

在公交企业端,各地公交公司需加强电动车司机的安全培训,做好动力电池充电的安全管理,定时进行维护保养,避免因操作不当或零部件故障而导致的重大起火事故。

“防”,即建立一套纯电动公交车安全防控系统。如果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,那就提高纯电动公交车的安全管理系统。坚持“预防为主,防消结合”的消防安全工作方针,根据电芯及PACK的特性建立一套集监测预警、自动灭火于一体的防控体系。

如金科技电动公交车安全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,包含探测模块、控制模块、报警模块、火灾抑制装置等。其中探测模块采用最新型复合探测器,实时精准监测温度、烟雾、CO、VOC等参数并传送至数据模块进行分析判断,实现早期预警,同时火灾抑制装置根据指令手动/自动启动进行灭火降温。

强化电动公交安全管理,既要“守”又要“防”,只有行业同心“守防并举”,才能将火灾事故遏制于萌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