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年12月22日 15:16:45 浏览数量:0
*图片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2022年,我国储能市场进入“大规模”发展的快车道。目前,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了“十四五”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文件,大力发展“新能源﹢储能”。受一系列利好因素影响,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发展迅速。
中电联11月发布的《新能源配储能运行情况调研报告》认为,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,还面临着安全管理水平不高、成本难以消化、分散方式难以发挥有效作用、储能与电网规划协调配合等问题,其中安全问题仍是电化学储能健康发展的主要掣肘。
1
安全这支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始终高悬
“十三五”以来,我国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取得长足进步,电化学储能逐渐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过渡,国家和地方层面政策机制不断完善,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。但对电化学储能来说,安全这支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始终高悬。
根据公开报道统计,2012年至今,全球共发生40多起电化学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故。国外以及国内的储能起火事故说明,安全问题是影响新型储能规模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。在高成本压力下,部分项目选择了性能较差、投资成本较低的储能产品,增加了安全隐患。
据统计,2022年1~8月,全国电化学储能项目非计划停机达到329次。电化学储能的安全标准、管理规范有待进一步提升。
2
相关政策密集出台,让储能安全“有法可依”
随着储能电站的大量投运,如何保证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,已经成为全行业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,也是相关能源管理部门政策制定的重要方向之一。
从2021年底开始,从国家到地方就出台了多项政策、工作方案,着力储能电站安全管理,涵盖了安全风险隐患整治、储能电站安全管理、储能电站并网运行管理等多方面。例如,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2021年11月发布的《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工作方案》,国家能源局2022年连续发布的《电力安全生产“十四五”行动计划》《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》《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》等。
另外,2022年多项正在征求意见的储能标准也剑指储能安全,涉及储能生产、运输、应用等多环节。例如,中电联2022年7月就《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》征求意见,在电池安全性能方面,增加了过载、绝缘等要求。工信部2022年11月发布的《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》(征求意见稿),规定了应用于最大直流电压不超过1500V(标称)的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的安全要求以及试验方法。
3
“预警+灭火”被视作储能安全的两大防线
近年来,国内外储能电站安全事故频发,为当下新型储能市场的规模化发展目标埋下巨大隐患。除了电池自身及温控管理系统缺陷外,对储能电站的安全防控机制缺失也是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原因。
未来储能电站的安全管理,首先需要建立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,做到对电芯实时监测,能够对电池关键参数进行精准分析,提前预警,将预防做在消防前。
对于预警端,储能电站可借助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,实现储能安全状态感知、诊断和预警,提升电站智能运维与安全防控水平。
在火灾处置方面,研发多次灭火技术,抑制电池复燃,则形成消防安全第二道防线。储能电站事故频发,储能安全催生了储能消防需求,预计到2025年国内储能消防市场空间有望达到65.14亿元,2021—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3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