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年03月30日 15:57:29 浏览数量:0
*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(CNESA)统计数据,2022年,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6.9GW/15.3GWh,超过了过去十年累计的装机量5.7GW/11.2GWh,中国储能装机规模一跃成为全球第一。
随着“双碳”战略的推进,储能对提升新能源消纳和电力系统灵活性、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价值和作用已成业内共识。但消防安全问题仍是掣肘储能产业发展的痛点,只有解决安全问题,储能产业才能走向健康发展。
安全问题渐成行业共识
储能消防筑牢产业发展“底线”
3月17日,2023第一届储能消防安全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,论坛聚焦“储能安全态势及消防技术”,共同探讨储能项目建设需求、火灾预警探测手段、灭火措施等,进一步推动储能产业安全发展。
储能产业的发展是助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重要力量,储能消防安全则是储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。
近年来,储能市场逐渐升温,各路资本竞相入场,从以往的经验来看,在过热的赛道中狂飙突进,并非完全利好,盲目跨界扩产,易衍生种种过激、过剩乱象,市场鱼龙混杂、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为储能安全埋下巨大隐患。从2011年到现在,全球储能安全事故多达70多起,这是一组耳熟能详的数据,也是深深扎在储能背上的“芒刺”。
电池热失控是威胁储能安全的主要因素,本征安全、被动安全、主动安全是目前三种常用的电池热失控解决策略。
本征安全主要在于电池本身的生产设计,被动安全、主动安全则与储能消防密切相关,“被动”与“主动”的区别,实质上是一个时间前后问题,即安全保护措施在事故中的介入时间。主动安全以电池管理系统(BMS)为核心,多传感器预警热失控,是未来储能消防发展的重要方向,早介入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让“预防走在消防前”才能真正防患于未“燃”。
安全标准跟上产业发展进程
拉动行业质量“高线”
安全是任何行业健康、持续发展的“底线”,而行业质量的“高线”则需要标准规范来拉动 。
储能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标准规范来“整顿塑形”,如前文所言,过快膨胀的赛道易导致乱象滋生,标准规范的作用不仅在于为行业健康发展划出“底线”,筛选市场良莠不齐的储能产品,与时俱进的标准制定,也将有效促进新业态的规范化、规模化,让市场在有序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,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当前,储能相关标准的制定是落后于产业发展进程的。与电动汽车行业100多项国家标准相比,储能行业的国家标准还不到20项,且其消防安全国标至今不存在, 即使是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标准GB/T42288-2022《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》(以下简称《安全规程》),在储能消防安全方面也缺乏更明确的规定,比如在灭火介质的选择上,磷酸铁锂电池的灭火介质行业目前采用七氟丙烷、全氟乙酮、细水雾、气溶胶等,由于现有灭火介质在抑制复燃方面具有较大难度,《安全规程》仍然没有给予明确规定,仅从扑灭电池火灾和防复燃技术,提出“绝缘、降温、持续抑制复燃”等要求。
虽然《安全规程》不尽完美,但它填补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配置相关国标的空白,为储能消防安全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。
标准规范的制定是一个伴随产业发展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。3月17日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(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)批准37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和6项国家标准修改单,其中包含《电化学储能电站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》《电化学储能电站危险源辨识技术导则》《电力储能系统术语》《分布式储能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规范》《电化学储能电站检修规程》《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急演练规程》《纳米技术 柔性纳米储能器件弯曲测试方法》《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》《电化学储能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导则》9项储能相关标准。该系列标准将于10月1日起实施,将进一步提升电化学储能电站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,保障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稳定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