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年04月27日 15:19:34 浏览数量:0
*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作为新能源行业“当红炸子鸡”,储能的火爆与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持续出台密不可分,而“新能源强制配储”政策无疑是储能市场繁荣背后的最大推手。
事有一利,必有一弊。“强制配储”激发储能建设高涨热情的同时,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。
“强制配储”这把“双刃剑”该如何挥收自如?这是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问题。
01
争议不断,叫停“强制配储”呼声四起
在前不久结束的2023年光伏形势与展望座谈会上,“电化学储能项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数为12.2%,而新能源配储的等效利用系数仅为6.1%”的数据引发热烈讨论,该数据出自2022年11月中电联发布的《新能源配储能运行情况调研报告》。实际应用效果来看,在新能源发电侧环节,“新能源+储能”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,这一低水平数字背后,反映的是新能源侧储能没有如预期般担负起理应完成的风、光消纳任务。
除了消纳问题,新能源强制配储争议不断还有以下原因:
1.成本问题:储能设备的成本较高,建设和维护成本也较高,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。这对于企业而言,会增加项目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,降低企业盈利能力。
2.技术难度问题:储能技术的发展还不够成熟,存在技术难度大、技术不稳定等问题,这给企业在技术选型、运维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挑战。
3.市场不成熟问题:目前国内储能市场还不够成熟,缺乏相关政策和市场规则的支持,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参与者,使得储能设备的利用效益和市场回报率无法保障。
4.规划和建设问题:截至目前,我国有近30个省市推出了“十四五”期间强制配储政策,配储比例普遍在10%—20%,配储时长1—4小时。但一些新能源项目储能设备的规划和建设存在不合理的情况,导致储能设备的利用效益不高,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。
02
强配政策为何出台?是否能够取消?
新型储能是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重要支撑。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能源转型和碳减排工作,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,降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强度。配备储能可以提高新能源发电的有效利用率,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强度,实现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的目标。
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的迅速增长,新能源消纳问题日益突出。在一些地区,由于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之间的不平衡、电网输送能力不足等因素,新能源发电出现弃风弃光现象。而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,容易对电网带来较大的影响,甚至可能引起电力系统的失稳。配备储能设备可以将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转化为稳定的输出,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因此,为了解决新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性问题,促进能源转型和碳减排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电网安全稳定性,在推广储能的过程中,“强制配储”政策应运而生。
4月24日,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就《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公开征求意见,其中提到:科学安排储能建设,按需建设储能。根据电力系统需求,统筹各类调节资源建设,因地制宜推动各类型、多元化储能科学配置等关键内容。
征求意见稿公布后,不少业界人士将其解读为“国家以后不再强制配储”。综合能源局的“新政策”及业界对新能源强制配储的争议,所以“强配政策”是否真的会被取消?
答案是未必!
首先,在国家层面上,从未有过强配储能的政策,国家能源局对于新型储能的定位,一直是“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”。目前。风光配储主要是由各地政府与电网公司强制要求,为保障电网稳定,贵州、河南等地还有“不配储不予并网”的要求。
其次,随着新能源消纳压力的增大,靠自愿和鼓励难以解决消纳问题。各地文件中对风电光伏配储的要求,也逐渐从自愿、鼓励转变为强制要求,光伏配储的比例也从原来的10%逐步上升至不低于15%—30%,连续储能时长也从1—2小时抬升至3—4小时。
新能源强制配储本质上是一种计划手段,并不是一条长远之路,但在还未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前,强制配储的现象还将持续。
03
正视现实,如何缓解“强配”焦虑?
储能,是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必要手段,也是削峰填谷、充分消纳弃风、弃光的主要途径。
新能源强配储能饱受业界争议的原因,主要在于储能设备成本高、技术难度大、市场不成熟等问题。只有正视问题,才能解决问题,以下是几种可能的缓解新能源强制配储“焦虑”的建议:
1. 政策调整:政府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情况,适当调整配备储能的政策措施。例如,逐步降低储能设备的配备比例、加大储能补贴力度等。
2.技术创新: 针对储能设备成本高和技术难度大等问题,需要加大对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,促进储能设备的降价和普及。例如,可以鼓励企业加大对储能技术的投入,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。
3.市场化运作: 通过市场化运作,优化储能设备的使用效益,降低储能成本。例如,可以建立储能市场,鼓励企业参与储能市场竞争,提高储能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。
4.合理规划: 在新建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发电项目时,需要合理规划储能设备的容量和配备比例,根据具体情况适度增加或减少储能设备的容量,以达到新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性的最佳效果。
总之,解决新能源强制配储的难题需要政府、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,加大对储能技术的投入和应用,推动市场化运作,合理规划储能设备的使用等措施。
上一篇:新型储能高速增长背后的隐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