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年11月02日 08:00:36 浏览数量:0
新能源强制配储,是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底层驱动力
2017年,青海省率先出台了新能源项目配套储能的相关政策。《青海省2017年度风电开发建设方案》中明确提出其当年规划的330万千瓦风电项目,要按照建设规模的10%配套建设储电装置。
2019年,随着电网侧储能的沉寂(电储能设施未被纳入输配电价),安徽、新疆等省区也开始出台相关政策,要求可再生能源项目中必须配套一定比例的储能系统。
2020年是一个关键年份。首先,截至当年,出台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系统政策的省区多达十几个。其次,这一年也是陆上风电、光伏在全面平价之前的最后一个“补贴之年”。抢装新能源的热潮叠加配储政策,让电源侧储能快速发展。
配建储能需要与新能源场站打包运营,同时,参与电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也并不完善,因此,电源侧储能大多处在“晒太阳”的情况下,即使参与电力市场,收益也无法覆盖成本。
今年3月,中电联发布的《2022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》显示,2022年电化学储能电站平均运行系数为0.17(日均运行小时4.15h、年运行小时1516h)、平均利用系数为0.09(日均利用小时2.27h、年利用小时829h)。
面对不得不背负的巨大沉没成本,新能源开发商显得颇为无奈:一是储能项目开发“雷声大,雨点小”,规划多,但建设进展缓慢;二是在招投标中,更倾向于低价,导致储能设备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。
独立储能或共享储能的发展为新能源配储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。这是一种更集约的发展方式。给予储能电站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,盈利渠道更加多样化。
山东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山东省独立储能规模197.6万千瓦、占70%,配建储能规模85.4万千瓦、占30%。与独立储能相比,配建储能未进入电力市场,缺乏盈利模式,无法享受电力市场红利,参与电网调峰的积极性、主动性不高。今年上半年,独立储能可基本实现每天一充一放,利用小时数达533小时,而配建储能利用小时数为192小时、仅为独立储能的1/3。
不久前,山东省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、山东省能源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我省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以拓宽配建储能盈利渠道,鼓励其积极参与电力市场。
今年以来,各地陆续出台文件中,大多都提到,投建的新能源场站,可以租赁满足配比要求的容量。原来投建的新能源配建储能,可以转为独立共享储能。
盈利渠道拓宽,实际利用率增加,投资运营商对储能系统的要求也相应提升。此前,单纯“以价格论成败”的趋势得以扭转。储能系统厂商彼此间真正的实力开始一见高下。
下一篇:液流电池的定义与原理